研究过程中的推理与理论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science has been based on two great achievements,the invention of the formal logical system (in Euclidean geometry) by the Greek philosophers,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possibility of finding out causal relationships by systematic experiment (at the Renaissance). ---- Albert Einstein

因果关系哲学发展

需要补充因果关系哲学,休谟的贡献

推理的分类

推理可分为三大类:演绎(deduction)、归纳(induction)和类比(analogy)。

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得到的是或然性结论,可靠性最低。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得到的是必然性的结果。只要前提真,形式有效,结果是必然性的。

演绎推理分为非模态演绎推理和模态演绎推理。

非模态演绎推理

非模态演绎推理可分为简单判断推理和

模态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其中完全归纳推理能得到必然性结果,可归演绎推理,而不完全归纳推理,可分为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简单枚举法能得到或然性结果,可靠性低,而科学归纳法能够确定因果联系,得到可靠性高的或然性结果。

科学归纳法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年,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提出的科学归纳法,约翰·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年5月20日-1873年5月8日,英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把科学归纳法具体化为“穆勒五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科学的结论往往依靠通过有限的实验得出,需要使用归纳推理之下的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中,由于简单枚举法可靠性低,科学归纳法可靠性高,所以,科学归纳法就成了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例如现代医学验证化学药品和生物学制剂疗效的“大样本双盲对照实验”应用的就是这穆勒五法,个体有差异,需要大样本统计,疾病有自愈现象,需要对照(求异法),人有心理作用,需要双盲。

实验法能减少结果解释的模拟两可性,实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排除所有具有潜在混淆作用的第三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这一般称之为控制外扰变量,对不能控制的变量则是让这些变量的效应随机化,通过随机化,使任何外扰变量的影响在各个实验条件下相等。

科学轮

总之,逻辑推理的科学规范提供了理论与研究之间的双向桥梁。实践中的科学探究通常涉及演绎和归纳之间的交替。在演绎阶段,我们推理观测;在归纳阶段,我们推理观测。逻辑和观察都是必要的。在实践中,演绎和归纳都是传播理论建构的路径。

使用演绎推理构建理论

  1. 指定主题。
  2. 指定理论解决的现象范围。(全人类、或只用于大学生、或者什么)
  3. 识别并指定主要概念和变量。
  4. 找出这些变量之间的已知关系(命题)。
  5. 将这些关系(命题)合乎逻辑地推论到具体的感兴趣的话题。

案例:[1]BERGER C R, CALABRESE R J. Some explorations in initial interaction and beyond: Toward a developmental theory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J].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974, 1(2): 99–112.

理论及其作用

简单来说,理论是科学领域对于特定现象所提出的一套解释系统。这套解释系统可能是科学研究所证实的普遍法则所构成的理论,或是通过某些中间机制所形成的概念与解释性系统。

理论的作用有三:

  1. 防止我们被随机的偶然事件所吸引。
  2. 理论以一种可以按其他可能性的方式理解观察到的模式。
  3. 理论可以塑造和指导研究工作。

Arnoult 根据理论中间机制将理论做了4种不同形式的划分:

  1. 隐喻式理论:隐喻式(metaphorical)理论利用某些概念或符号系统的譬喻来解释说明,例如用“容器人”来说明现代社会受众的特质。Arnoult 认为这种理论非常肤浅与粗糙,不应被认为科学化的理论。
  2. 类化式理论:类比式(analogical)理论利用其他已被众人了解与普遍接受的现象,类比所欲说明的现象的一种解释策略。如信息加工理论。此种理论虽然是一种可为科学验证的理论,但是却往往受限于类比的概念的局限,导致理论的解释力不足。
  3. 公约式理论:公约式(reductionistic)理论则是利用一个较简化的现象来解释较复杂的现象。例如解释华人人际互动特征的关系理论。
  4. 抽象式理论:抽象式(abstract)理论,则是以抽象概念或符号系统来解释现象。例如用爱欲(libido)来说明人类行为的动机、物理学中的质能互换相对论。

好的理论应具备可验证性(testability)、简约性(simplicity)、鉴定力(power)与丰富性(fertility)几个基本特质。

参考文献

  1. BERGER C R, CALABRESE R J. Some explorations in initial interaction and beyond: Toward a developmental theory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J].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974, 1(2): 99–112.
  2. BAXTER L A, BABBIE E R. The basics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M]. Belmont, CA: 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 2004.
  3. 邱皓政. 量化研究与统计分析[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3.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