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计划

研究由问题开始,做研究要有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表现为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首先是历史观、价值观的问题,是社会批判、文化批判所依据、所坚守的理想与信念的问题。人文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目标的求异性和成果的多样性,人文精神关注人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关注人的审美情感、道德理想、人格完整和终极关怀等等文化价值。批判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特点之一。康德确立了批判在哲学领域的合法地位,主张对人的理性认识能力进行批判性的检讨和反省,并进一步认为一切事物都必须在理性面前接受批判。

因此,研究应该包含问题产生的前提,在理论和思维上予以澄清。同时,确立新的解释框架,并依此重新阐释已有问题,使问题能够在批判中获得新的生命活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传统,而在于思想的获得,在于建设性的重构,批判意味着合理重建和再塑传统。

设计研究涉及七个基本步骤:

  1. 选择和缩小主题领域,
  2. 回顾研究文献,
  3. 确定研究目的,
  4. 确定分析单位,
  5. 提出研究问题或假设,
  6. 制定研究设计,
  7. 准备研究计划书。

选题来源

在开始研究之前,你需要考虑两件事:一是对“你打算寻找什么”的问题尽可能清晰;二是你必须决定寻找答案的最佳途径。在你能进行观察与分析之前,你需要一个计划,你得决定研究内容和研究的理由。除此之外,研究主题还可从借鉴其他传播研究者感兴趣的领域。

最好的研究,来自于研究者抱有高度兴趣、并寻找答案的问题。你的日常交流经验就是有待探索的研究主题金矿,关键在于锁定一个你真正感兴趣的主题。

选定并细化你的研究领域

通常而言,当我们感兴趣一个主题时,这个主题往往并不能立即开始研究。我们必须细化主题,以达到研究可行的目的。所谓“可研究”,指的是在一次单独的研究中我们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一般而言,我们使用如下标准进行主题的细化:如果你使用变量的传统研究方式,细化后的研究到两个变量(至多三个);如果你要采用语义关系或规则的方式,细化主题到一个。

当你之处了你的基本目的后,将非常有助于确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可选择量化研究方法、质化研究方法,或者使用混合研究方法。你将发现你想要解决的问题与该问题的分析单位紧密相关。

确定研究目的

最为常见的研究目的有:探索、描述、解释(原因/功能)、理解。成为一个成熟的传播研究消费者或生产者的一部分,就要学会欣赏研究可以服务的这几个目的。要发展的一项重要技能是在研究目的上区分苹果或橙子,绝不仅仅因为苹果不是橙子就批评它。

探索性研究

无论何时,当一个研究者正在开拓新的领域时,探索性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它们几乎总能为一个研究主题提供新的见解。

描述性研究

许多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描述一些关于传播过程的事情,研究人员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情况。

解释性研究

因果解释解决问题的原因,功能解释解决问题的方式。

理解性研究

大多数定性沟通研究者都超越了描述,努力去理解。

决定分析单位

分析单位(units of analysis),分析单元就是我们为了创建摘要描述和解释或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而检查的那些东西。分析单位有个体、群体、组织、社会人工制品。

分析单位的清晰理解将帮助您避免犯层次谬误(ecological fallacy)。在这方面,层次指的是群体、集合或系统:一些比个体大的东西。谬论是假设从这样一个层次单元中了解到的一些东西反映了组成这个层次单元的个体。如在观察群体的基础上得出关于个体的结论。

形成研究问题或研究假设

制定一个正式的研究问题或研究假设来指导你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的区别在于后者对某些现象进行了预测,而前者只是对某些现象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形成研究设计

时间维度

无论你使用哪种方法,你都需要对研究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方向做出一些基本的决定。时间在研究设计和执行中扮演着许多角色,而与进行研究所需的时间无关。考虑获取资料的方式,时间进入研究的方式有:

横截面研究

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又可分为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和小组研究。

近似纵向研究

空间维度

实地研究(Field-Dependent Research)

为了研究人们的正常生活,研究人员需要在他们的正常环境中进行研究。

非实地研究(Field-Independent Research)

各种与环境无关的主题,如通过问卷了解人们的投票意愿。

研究计划书的写作

研究生的重要任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位论文题目的研究,用学位论文申请相应的专业学位。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论文开题”的环节,在开题时,研究生要像本专业的相关老师报告自己的研究题目、研究内容及其研究计划,以接收老师们的评审。开题报告会作为学籍档案中一个文本文件保存,成为后续检查的材料。

与开题报告类似,研究人员为了获得研究基金的资助,都需要撰写研究项目的课题申请书或课题论证书,接收各类项目评审专家的评审。

不论是开题报告还是课题申请书,都可视为研究计划书,即研究者将自己的研究问题、研究设计和研究计划以一定的形式向相关机构或专家进行报告时所采用的一种文本。研究计划书都是要视图说服审查委员会一件事:你有一个学术界普遍关切的研究题目和研究构想,其研究成果很可能会大幅度改变学术界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或者明显改善既有的解决方案,从而对学术界的进步提供重要的贡献。

要达成上述目标,研究计划书必须清楚陈述三个要点:

  1. 这个研究计划的主题与研究范围,预期的学术贡献(相对于既有文献的创新与突破),以及对于社会可能会有的影响。
  2. 你的研究方法、理论依据、初步证据、研究步骤与工作内容,以及预期的工作进度和研究的总进度,务求让评委相信这个研究计划有可靠的依据、周详的考虑和严密的规划,很有机会在预期的时程内,产出重要的研究成果。
  3. 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到的困难与障碍,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及不得已时的备选方案,让评委相信你有风险控制能力,即便在最坏的情况下,都应该会产出不让人失望的结果。

研究计划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研究问题与背景研究意义、相关文献回顾、研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研究的具体计划等。

研究问题、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在这一部分,研究者首先要回答:你研究的问题产生的背景是什么?要用相对简洁的语言,从一个大的现实背景或学科理论背景出发,条理清楚地陈述和说明自己的研究问题来自哪里,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是“大背景中的小问题”。

一个学术研究的主题通常必须要对应着现实世界中意义重大的问题,才有机会对现实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即便你的问题意识是想要修正或改善学术界既有的方法或理论,你还是应该可以在这些方法或理论的历史源头上,找到他们跟现实世界的对话关系,以及后来这些学术问题跟现实世界的关系如何转变,从而推断目前这些问题跟现实世界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你可以扼要交代这个过程,或者只交代这个问题的历史起源和现状。

研究问题

介绍了研究问题的背景后,这一部分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研究的问题本身进行陈述。研究者要明确回答:你想要探讨和回答的问题是什么?进行这项研究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一项研究的最终目标,也是研究的灵魂。

研究意义及创新

研究计划书还需要回答“为什么这些问题应该(值得)研究?”,要向评委说明研究这个问题在理论方面或者现实方面有着什么样的意义或价值。

在研究计划书中应该表明在以下这些(或一个)方面做出的贡献:

  1. 对特定的理论或方法论的发展。
  2. 对新的资料或信息的收集。
  3. 对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发展。
  4. 对某种问题的新知识。
  5. 对特定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实践指导。

研究计划书还可以对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做出说明。创新是建立在研究人员对选题涉及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等方面深入了解之上,可与以往研究之间进行对比,从而体现出创新之处。

文献回顾、核心概念与理论框架

文献回顾

学术界的研究人口早已经供过于求,因此竞争激烈,几乎重要的研究主题早就已经有许多人发表过相关的研究。为了避免跟既有的学术文献重复,你必须厘清自己的研究焦点和研究范围,指出它们跟既有文献的差异,以及它们在学术或应用上的潜在价值或贡献。

文献回顾要总结和报告有关这一问题目前的研究状况,必须建立在全面查阅、仔细阅读文献的基础之上,要总结出前任围绕这方面问题做了哪些研究,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要向评委表明,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在该领域的知识体系中的位置,要总结出现有研究还存在哪些不足,突出说明自己的研究可以弥补现有文献中的哪方面欠缺。这部分内容实际上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和创新性紧密联系在一起。

因此你可以聚焦在最新的学术文献,尤其是哪些跟你研究焦点和研究范围紧邻的最新文献。

文献回顾的写作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原因、观点列举”写作模式和“陈述式”写作模式。

原因、观点列举模式,可参考论文《父母离婚对子女的影响及其制约因素》

陈述式模式,可参考论文《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

还有一种思路是对不同流派的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先扼要之处既有方法在你所研究的范围内有何局限、缺失或不足,是根据哪一个(或隐或现)假设,或者忽略了哪一个因素或变项。然后,你打算从哪里借用新的观点、工具或研究方法,以便放宽或修正有问题的假设,或者引入某些原本被忽略的因素或变项。最后,你打算要如何将新的因素融入到既有的理论体系。

研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在研究计划书中,还可以对核心概念、所采用的理论视角或理论框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说明。

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等)不应作为假设中的自变量来使用,而通常作为中介变量或控制变量来使用。

任何学术研究,总是离不开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研究对象,二是用来表述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念,三是开展研究的理论框架。

研究对象,可能是某种事物、某种现象等事实,也可能是某种理论学说。如果研究对象是某种事实,必然有一个将这一事实命名而加以概念化的问题。命名或概念化,自然会产生某种概念。“概念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有着至高无上、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是在一定研究视角内,解释纷杂社会现象的众目之纲,是学派、范式的定位点,也是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本单位和出发点。”因此,概念能否有效而确切地表述研究对象,就成为学术研究中的基本学理问题。概念的提出与使用,又往往与开展研究的理论框架有关。这是因为,“既成理论是一个窗口也是一个框架,它决定提问的预设、方式又框定思考的方向,还规定了研究路径和技术线路”。进一步说,还可能预设了研究者的价值立场与价值取向,影响到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性质和作用的评判。因此,理论框架的不同,反过来又会制约基本概念的采用。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基本概念、理论框架这三个要素总是相互缠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般来说,研究的核心问题相对概括和抽象,而研究内容是从研究的核心问题出发,通过将核心问题进行分解,从而得到的几个不同的方面,这些不同的方面就构成了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设计

研究计划书中的研究设计主要包括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学术研究最核心的精神是:在别人批判你之前,你已经充分地自我批判过。

研究思路

从研究的视角、思路、框架开始介绍,表明将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或者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来寻找研究问题的答案。

一般而言,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展开研究。

研究方法

准备采用何种研究方式去进行研究?想用什么样方法和资料来回答你的研究问题,来证明或证伪某种解释?

如果是定量研究,则需要说明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概念或变量的测量方式、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方法等等。

如果是定性研究,也需要说明研究对象的选取、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方法等等。

定性研究以叙事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而定量研究则通过定量和统计总结预先发送研究结果。

定性研究的叙述方式

定性的研究者经常在呈现的过程中,用解释的方式来描述他或她所具有的意义和含意。定性研究人员面临的挑战取决于他们如何讲述他们在研究中所学的故事。定性结果的呈现是一个叙事故事。John van Maanen(1988)已经确定了三种基本类型的叙事故事:

  1. 现实主义叙述。在这种类型中,叙事理论上是一面镜子,反映了所观察到的事实。
  2. 忏悔叙述。忏悔叙述的研究通过展示研究人员是如何被当地人接受的,或者他们是如何获得对群体的充分理解,从而表现出像一个成员一样的出色行为,以达到自然的目的。
  3. 印象叙述。作者试图捕捉一个特殊的瞬间或时刻的世俗场景。这部作品具有象征意义,尽管它具有高度个性化的视角。

研究的具体计划

需要说明研究的时间进度、工作方案、任务安排。例如,可以按照准备、实地调查、资料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总结等阶段展开说明。

参考资料

  1. 风笑天,社会研究设计与写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 BAXTER L A, BABBIE E R. The basics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M]. Belmont, CA: 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 2004.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